1、測量血壓為什么要“不厭其煩”
經常測量血壓,是高血壓者保健的必要措施。已確診高血壓者、有高血壓家族史者,都應該經常測量血壓。醫學目前對高血壓的認識還在研究探索中,病因不明確,治療藥物雖然不少,但作用大多是維持,高血壓病患者往往數十年帶病生活,加之高血壓的影響因素很多,自覺癥狀卻很少,勤測血壓就變得很重要,不能因為多次重復而心生厭煩,危險往往在大意時產生。
由于血壓受多種因素影響經常波動,醫學上雖然以“診所偶測血壓”,即醫護人員在標準條件下用規范方法連續兩次測得血壓為診斷依據,但是,醫學上更提倡用“自測血壓”,即患者在家庭或診所以外的其他地方為自己測得的血壓,作為評價指導水平和指導降壓治療的重重要補充。因為自測血壓可在接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獲得多次測量值,能更全面、真實地反映患者血壓信息。因此,高血壓者請不要厭煩測血壓。
2、什么叫“白大衣高血壓”
精神緊張可導致血壓迅速升高,這一點已經廣為人知。有的患者在醫院或診所測血壓偏高,離開醫院或回家后測血壓正常,多次反復都發生同樣情況。這種情況被稱為“白大衣高血壓”,又叫做“單純性診所高血壓”。一旦懷疑為單純性診所高血壓,需要改變測量方式多次檢測。只要不見“白大衣”血壓就回歸正常,雖然難以診斷其為高血壓患者,但說明這類人的心理素質不夠好,或許在其他精神緊張的情境下也發生血壓升高,僅僅是沒有及時測量而已。這類人需要注意控制情緒,擴大社交面,以鍛煉自己的心理調適能力,以免緊張環境中發生高血壓而出意外。
3、為什么在診斷為高血壓后還能測得正常血壓
早期高血壓患者,經過確診后,自己測量血壓經常是在正常值范圍內,于是懷疑診斷錯誤。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高血壓初期,血壓是波動性的,血壓可暫時性升高,也會自動恢復正常。血壓升高與心理活動、體力活動有關,精神緊張、家務勞動后,血壓會升高,去掉誘因,平靜的狀態下血壓也回歸正常,這不能證明自己沒病。只能說明病還不嚴重。好比一根快斷的繩索,拉力小,還能承受,但加重負擔就不能勝任了。如果病情發展,病變加重,尤其在并發靶器官損害后,如動脈硬化加劇、腎臟病變加重等,血壓會逐漸持續性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數值。即使到了這個穩定期,也有可能偶爾測得正常血壓。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一旦測得正常血壓,寧愿相信自己沒病,如果因此而忽視保養調理,將得不償失。因此,診斷為高血壓后需要理性面對,堅持合理調養。
4、高血壓能治愈嗎
高血壓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原發性高血壓才稱為高血壓病,繼發性高血壓只是某種病的癥。原發性的高血壓,至今病因不明,治療方法主要是降壓,治療的是病癥,而不是病因,一般需要終身服藥。繼發性高血壓是某種疾病引起的,比如腎病、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癥等,如果原發病治愈,高血壓有可能回歸正常。因此,一旦確診高血壓,不要過于緊張,要學會和平共處,積極控制血壓。繼發性的高血壓,主要是積極治療原發病,消除病因。在某種意義上,繼發性高血壓是身體的一種自我調節,比如腦供血不足時,加大壓力增加供血。如果過于在意降壓,忽視了原發病的治療,未免本末倒置,同樣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原發性高血壓病,重在合理控制血壓;繼發性高血壓,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為主,降壓主要是減少其他并發癥。
5、高血壓對身體的主要損害是什么
當電路上的電壓過高時,家用電器容易被燒壞。人體的血壓過高,也會對身體形成傷害。高血壓帶來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厚。隨著病程的進展,心、腦、腎等重要臟器都可能被累及。腎臟排尿的壓力來自血壓,高血壓對腎動脈造成損害,腎動脈粥樣硬化可使血壓進一步升高,如此可謂惡性循環。腦小動脈、顱底動脈環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好發部位,可造成腦缺血和腦血管意外,因此高血壓是中風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壓引起的心臟改變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兩者同樣可與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高血壓嚴重時可能造成心力衰竭,心功能不足又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要定期檢查心、腎功能,監測腦動脈硬化程度。
6、什么是動態血壓監測
動態血壓是監測時間為24小時,每次測壓時間間隔為15~30分鐘,白天和夜晚持續測量血壓的方法。這種方法提供24小時里白天和夜晚各個時間段血壓的平均值和離散度。這種數據可以較為客觀和敏感地反映患者的實際血壓水平,可以了解血壓的變化情況、晝夜變化的節律性,還能分析靶器官的病損程度,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
動態血壓監測的參考標準正常值為:24小時均值低于130/80mmHg,白天低于135/85mmHg,夜間低于125/75mmHg。夜間血壓均值一般較白天均值低10%~20%。動態血壓監測對個人而言,可用來測定藥物治療效果,幫助選擇藥物,調整劑量和給藥時間。不過,分析動態血壓監測數據的意義,需要專業醫生。
7、只有胖人才容易得高血壓嗎
體重超重、膳食中高鹽、中度以上飲酒,是國際上已經確認與高血壓發病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通常人們認為肥胖容易得高血壓,對體瘦的人患高血壓會很驚奇。事實上,體重不是高血壓的惟一危險因素,高血壓者并不乏體瘦之人,而且醫學觀察和研究已經確認,胎兒營養不良導致出生時體重偏低者,日后發生高血壓的幾率會增加,并且認為即使產后增加營養,都不能改變其8歲時的血壓水平,提示已經出現持久性的疾病標記。如此看來,預防高血壓真應從胎兒開始。出生時體重偏低的人,更要戒煙忌酒少鹽。醫學研究認為,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每天僅需要0.5克氯化鈉,但實際消耗北方人約為1218克,南方人約為78克。而食鹽日攝入量每增加2克,收縮壓增高2.0mmHg,舒張壓增高1.2mmHg。為了遠離高血壓,無論胖人瘦人都應該舍棄“重口味”。
8、為什么打鼾的人多發高血壓
胖人多打鼾,打鼾的人多發高血壓,似乎打鼾的人發生高血壓仍然與體重有關系。如果認為打鼾的人得高血壓還是因為體胖,這真是一種誤解。打鼾與高血壓關系密切的,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種綜合征表現為睡眠期間反復發生的以咽部肌肉塌陷為特點的呼吸紊亂綜合征,由于這種肌肉塌陷對呼吸通道有影響,所以可引起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甚至心、肺、腦多臟器損害。醫學上已經確認,該癥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是引起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所謂獨立危險因素,就是疾病主要原因或唯一原因。引起打鼾的原因不只一種,確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采用整夜睡眠呼吸檢測器檢查,紊亂指數≥5即可確診。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白天重度嗜睡、響亮鼾聲、睡眠時窒息、憋氣、夜間頻繁覺醒、睡眠不解乏、白天疲勞以及注意力難以集中,應考慮本癥的可能性,需要積極預防高血壓,比如每天定時到綠色植物多的地方活動,增加血氧量。
9、什么是藥源性高血壓
吃藥為治病,這是不用說的常識。但吃藥不當也會得病,吃藥引起的疾病叫藥源性疾病。很多病種都可能因為用藥不當而發病,高血壓也不例外。有些藥物不僅可以使正常高血壓的人血壓升高,還會使得已經有高血壓的人繼續升高血壓,甚至發展成難以治療的高血壓危象。會引起血壓升高的常用藥物很多,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安乃近等;(2)女用口服避孕藥,如訣諾酮、訣諾孕酮等;(3)腎上腺皮質激素類,如可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等;(4)擬腎上腺素藥,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異丙腎上腺素、奈甲唑啉(滴鼻凈)等,此外還有用于抑郁癥的多塞平、治療失眠的阿米替林、用作局部麻醉的可卡因等。需要長期使用以上藥物的,應監測血壓,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療程。
10、什么是“初始降壓藥”
初始降壓藥并不是某一種藥物的名稱,是指診斷為高血壓后,首先選擇哪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這種第一次被選定的就是這個患者的“初始降壓藥”。由于人的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高血壓的原因復雜,針對高血壓現象的藥物種類繁多,醫學上對高血壓的認識還很有限,如何選擇高血壓的治療藥物,還缺乏明確的原則和標準,第一次選擇的藥物,可能不是今后長期服用的藥物,故而有了“初始降壓藥”??晒┻x用的初始降壓藥目前主要有5大類,分別是:(1)利尿劑;(2)β受體阻滯劑;(3)鈣通道阻滯劑;(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5)ARB(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以上5類均能有效降壓,減少高血壓的副作用,被認為是一線降壓藥,故此都能作為初始降壓藥的備選藥物。
11、常用降壓藥的主要利弊
老百姓常說“是藥三分毒”,這話主要是針對藥物的副作用而言,這是很多藥物都難以避免的。用于高血壓的降壓藥也難免有些副作用。各類降壓藥物的利弊特點如下:(1)利尿劑,可減少和降低高血壓所致合并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并能對靶器官損害起一定保護作用。副作用是可降低血鉀,尤以噻嗪類和呋塞米為明顯,長期應用者應補鉀(每日13克)。并鼓勵多吃水果和富含鉀的綠色蔬菜。高血壓兼有糖尿病、痛風、高尿酸血癥以及腎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利尿劑。(2) 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總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具有逆轉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常見的副作用是疲乏和肢體冷感,可出現激動不安、胃腸功能不良,還可能影響糖代謝、脂代謝以及誘發高尿酸血癥。哮喘患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周圍血管疾病患者應列為禁忌。長期應用患者突然撤藥會發生反跳現象,即原有的癥狀加重。(3)鈣通道阻滯劑,在有效控制血壓的同時,還能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其中CCB可能具有保護血管內皮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4)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有效降低血壓的同時,具有靶器官保護的功能,比如減輕左心室肥厚。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持續性干咳,多見于用藥早期。有腎病者應列為禁忌,孕婦不宜。(5)ARB(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具有靶器官保護功能,逆轉左心室肥厚,與某些藥物聯合使用,能明顯增強降壓效應。不良反應多為頭暈、腹瀉、肝功能異常、肌痛、偏頭痛等,但大多反應輕微而短暫,需要中止治療的不多。